非遗知识润心田 工匠精神代代传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,是民族智慧的象征,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,它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。为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,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推进文化自信自强,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,山东老年大学关工委联合当地中小学长期开展“非遗讲堂进校园”活动。
5月14日,我校“五老”志愿者、乐龄传统文化学会艺术顾问、刻瓷专业教师、蛋雕刻瓷“双料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、山东省刻瓷研究会副主任、山东大学特聘专家单孟渤,走进济南市经五路小学,为学校师生讲授从艺经历,普及非遗蛋雕、刻瓷艺术。 单孟渤老师从“我的童年故事”开讲,回顾自己在母校上学的童年往事;介绍携带刻瓷、蛋雕作品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讲学的自豪喜悦;详细阐述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,鼓励少年儿童好好学习、天天向上,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。 小学生们非常珍惜单老师带来的精彩公益课堂,他们认真聆听、仔细思考,从中深切感受单爷爷对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,领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孩子们对展示的刻瓷作品惊叹不已,敬佩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,力志争做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。课间,小学生自发排起长队,围着心中的“明星”索要签名;讲课结束,孩子们围着单爷爷久久不愿离开,表达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由衷的尊敬和爱戴。 近年来,单孟渤老师在自己勤奋刻苦创作的同时,坚持到山东大学、解放路第二小学、王舍人镇小学传授刻瓷手工技艺,为向下一代传播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贡献力量。山东老年大学关工委和志愿者协会发挥平台优势,集聚单老师这样的优秀“五老”志愿者,开展了系列“非遗讲堂进校园”活动,不仅发挥“五老”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非遗传承作出贡献,还能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,根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。
摄影:姜美荣